口罩有哪些标准?


发布时间:

2023-03-29

全国范围内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动正在进行中。作为个人健康保护的 "第一道防线",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。从N95、KN95到医用外科口罩,普通民众在选择口罩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知识盲点。

  全国范围内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动正在进行中。作为个人健康保护的 "第一道防线",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。从N95、KN95到医用外科口罩,普通民众在选择口罩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知识盲点。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标准领域的知识点,帮助大家了解口罩的常识。

  口罩有哪些标准?

  目前,我国关于口罩的主要标准有GB 2626-2006《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》、GB 19083-2010《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》、YY 0469-2004《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》、GB/T 32610-2016《日常防护口罩技术规范》等,涵盖劳动保护、医疗保护、民用保护等领域。

  GB 2626-2006《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》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,为全文强制性标准,于2006年12月1日实施。该标准规定的防护对象包括各种颗粒物,即包括粉尘、烟雾、雾气和微生物,同时规定了呼吸防护用品的生产和技术规范,对防尘口罩的材料、结构、外观、性能、过滤效率(阻尘率)、呼吸阻力、检测方法、产品标识、包装等都有严格要求。

  GB 19083-2010《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》由原国家质检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8月1日公布实施。该标准规定了医用防护口罩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标志和使用说明以及包装、运输和贮存,适用于在医疗工作环境中过滤空气中的微粒、阻挡飞沫、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等自吸过滤的医用防护口罩。4.10的标准为推荐标准,其余为强制标准。

  YY 0469-2004《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》由国家药品和食品管理局发布,为医药行业标准,于2005年1月1日实施。该标准规定了医用外科口罩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标志和使用说明以及包装、运输和贮存。该标准规定,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低于95%。

  GB/T 32610-2016《日用防护口罩技术规范》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,是我国民用防护口罩的国家标准,于2016年11月1日实施。该标准涉及口罩原材料要求、结构要求、标识要求、外观要求等。主要指标包括功能指标粒子过滤效率、呼气和吸气阻力指标、密闭性指标等。标准要求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保护口鼻,不应有可触及的尖角和锐边,并对甲醛、染料、微生物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做了详细规定,以保障公众佩戴防护口罩时的安全。

  常见的口罩有哪些?

  现在我们最常提到的口罩,包括KN95、N95、医用外科口罩等等。

  首先是KN95口罩。根据国家标准GB2626-2006《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》的分类,口罩按过滤元件的效率等级分为KN和KP两类。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颗粒物,KN类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。其中,KN95口罩在检测有氯化钠颗粒的情况下,其过滤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%,即对于0.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大于或等于95%。

  N95口罩是NIOSH(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)认证的九种粒子防护口罩之一。"N "表示不耐油。"95 "意味着暴露在指定数量的专用测试颗粒中时,口罩内的颗粒浓度比口罩外的颗粒浓度低95%以上。

  然后是医用外科口罩。根据YY 0469-2004《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》的定义,医用外科口罩是 "医用外科口罩由临床工作人员在侵入性操作环境中佩戴,为接受治疗的病人和进行侵入性操作的医务人员提供保护,防止血液、体液的扩散和飞溅,供医护人员工作时佩戴"。这些口罩用于医疗环境,如医疗门诊、实验室和手术室,从外到内分为防水层、过滤层和舒适层。